找个电影院的黄金座位
这年春节电影圈最火的词,应该就是“哪吒”了。“是魔,那又如何”,票房如今已经直接登顶,节中某天也正好去贡献了一下票房,因为提前预订的,买票的时候所有的座位都是可选的,望着可选的座位思索了一个事情,习惯性的想选最中间的那个座位,最中间的那个座位就是最适合观影的吗?本着不服的态度想要去验证一下。
电影嘛,主要就是视听,视+听。
人眼视野
先定义一下视野,也叫视场,头和眼在固定不动的情况下,眼睛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,这叫静视野;头还是不动,眼睛转动所看到的空间范围,这叫动视野。
动视野的范围会比静视野的范围大一点点,可以直接做一个实验,现在找一个参照物,转动眼球,让该参照物停留在视野的边缘,然后眼睛回到正前方,看看用余光是否还能感觉到该参照物。
单眼的水平视野角度大概在150度左右,垂直视角小一点,大概为120度左右,但上方会小一点。
我们有双眼,两只眼睛覆盖的视野内的内容不一样,这个我们应该都有体会,闭住左眼,发现最左边余光原来可以感觉到的内容,就无法感觉到了。
那双眼重叠范围的水平视角是多少呢,大概为120度左右,也就是在双眼正前方120度范围内的内容,双眼都可以感觉得到,好处就是双眼接收到的信息会略有不同,大脑可以将这些信息整合起来,产生立体感。可以实验,面前悬空两只笔,闭上一只眼和睁开双眼,分别尝试判断一下两只笔的距离。
两只眼睛接收到的图像也可以进行相互补充和校正,视野内的内容就会更清晰。
但是这120度的重合的可视范围,不转动眼球的时候,边缘的会无法清晰感知,所以不转动睛球的情况下,大概有60度左右的水平视角是双眼的最佳视角,可以叫中央视野区域。
大部分选座推荐水平视角不小于36度,两边的视线与银幕两边形成的夹角。然后你会在网上这样或者这样的错误图。
如果你视角对着银幕是钝角,你离着银幕得多近,如果身边有显示器的话,可以试试你的眼与显示器的两边是一个108度钝角,你体验一下是什么效果。
真实的示例是这样,你的眼与银幕两边组成的角在30-40之间,具体的多少度最舒适,看每个人的接受程度。
在大多数时间里,观众只会看到屏幕中心为准夹角30度内发生的事情,超过了则只是有助于提供沉浸感,超过的越远观众越不会注意到超出之外的细节。所以我们选择的时候,靠近40度则感觉画面更大,更有沉浸感,靠近30度则更容易聚焦清晰画面内容。特效大片往40靠,文艺故事片往30度靠。
垂直视野
重直的视野范围是120度,但是两边的范围最远端是颜色识别能力会弱,当前的你可以拿个显眼的东西,放在最远端试试看。那我们正常的垂直视野范围是多少呢,大概55度左右,而且正常视线还是偏下的,偏下10度,坐下的时候正常视线偏下更多一点,大概为15度。
所以我们要根据这个角度,去挑选相应高度的座位,一些推荐座位的文章分析,最前排肯定不推荐,因为需要仰头,大部分推荐的时候,会选眼睛在银幕中央的上方一点点的位置。
位置在哪
随便画一个草图,假设银幕宽度为10,算一下,视野夹角是40度和30度的时候,分别距离银幕多远。
然后正好又找到了一个《电 影 院建筑设计规范》里面的一张图。
假设银幕的宽度为W,那我们座位跟银幕的距离为1.37W和1.86W之间,最好的那我们就取其中间,那就是1.6W左右,有点意思奥。1.6:1也是一种常见的宽屏尺寸,1/1.6=0.625,接近黄金分割率的0.618
插曲:我们购买电视的时候有一个计算 电视尺寸= 观看距离/ 1.6
关于高度,上面分析,正常的垂直视线会偏下10-15度,但是我们的座椅基本上都会设计成,向后依靠一点点,所以垂直高度上不需要太过注意,保持在银幕中间水平线上或者往上一点点就行,配合椅子后靠的那一点点角度,正好可以舒适的垂直视野,如果不喜欢靠椅背,那就往后再选一排。
关于声音
小厅的话,不需要在意,大厅的话,空间比较大,距离比较远,假设这样的音响布局,在靠一边的时候,你与最远的音箱距离,和最近的音箱距离相差超过10米,按照声音的传递速度,10/340=0.029,声音传递到你耳朵的时候会有29毫秒的时间差。大厅不要靠边的理由之一,当然这个要看每一个人的耳朵。
所以开始选座位
当然选择座位还是要看你的目标需求的,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选择。
舒适的视觉体验
每个厅的座椅设计距离不一样,不同的厅的图纸网上没有找到,这是电 影 院建筑设计规范里面的一张图纸,按照银幕宽与距离的换算,最佳位置在这儿的第十二、十三排。网上大部分推荐的是2/3原则,也就是总15排的第10排前后,这里算起来差不多是3/4的位置,也就是总15排的第11排。
音响爱好者
那最中间的王者位置是最佳的选择,会让你有音浪更均衡的享受。
走动爱好者
靠近过道是最好的选择,如果你觉得你赶不上放映时间,那靠近过道也是非常好的选择。
手机爱好者
如果你观影的时候,喜欢偶尔就拿手机查看,那建议选择到最后一排,通常的时候最后一排不一定有人,再者你在后排玩的时候,不会影响到前排人的观感。
新年回更,进行的过程中发现脑子变慢了,**用进废退,**思维习惯和身体肌肉类似,用得越多就会越强健。长期不使用,相关的神经连接可能会减弱,导致脑子变慢。重新开始使用这些思维模式时,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之前的水平。